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网上有关“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扩展资料

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computer),通称电脑,简称计算机(computer),是现代的一种利用电子技术和相关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电脑可以分为两部分: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通用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所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以数据为核心的研究称为信息技术。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新出现一些新型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

东北区域超算中心详细资料大全

好。

根据百度查询可知,诺瓦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比较锻炼人,能迅速提升自我,福利待遇也不错,平均工资17530元,过节发放福利,有五险一金。

诺瓦星云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曙光社区智谷研发楼F栋2001号。

东北区域超算中心是直接面向商业套用和商业计算领域的区域超算中心,能够满足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所衍生的计算需求,为未来辽宁云计算产业提供基础计算和存储环境,对辽宁省云计算、卫星套用、健康产业及移动网际网路等相关产业发展以及沈阳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计算平台。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东北区域超算中心 运算能力 :1170万亿次/秒 建立时间 :2014年11月 地点 :东北大学 简要概况,未来发展,国内外其他超级计算中心,国内:,国外:, 简要概况 2013年3月,作为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重点推进项目,由东北大学为主承担的东北区域超算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2014年4月,开始投入试运行。 2014年11月28日,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算中心——东北区域超算中心揭牌仪式在东北大学云计算科技产业园举行,这标志著东北大学云计算科技产业园主体建筑之一的“东北区域超算中心”及“基于超算云计算的面向信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未来发展 东北区域超算中心的正式运营,将加快辽沈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网际网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从而大大提升沈阳大数据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东北区域超算中心的计算能力高达1170万亿次/秒,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以东北区域超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基础,东北大学云计算科技产业园集超算、云计算、空间信息、移动网际网路四位一体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全面启动。 截至2014年,已启动推进PM2.5监测、数字城管、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事宜。 国内外其他超级计算中心 国内: (1)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2009年) 部署机型:天河一号; 共建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滨海新区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1年) 部署机型:天河一号; 共建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省 *** ; (3)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2009年) 部署机型:曙光星云; 共建单位: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深圳市 *** ; (4)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2011年) 部署机型:神威蓝光; 共建单位: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计算中心; (5)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2013年) 部署机型:天河二号; 共建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市 *** 、广东省 *** ; 国外: (1)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2)美国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 (3)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4)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5)法国原子能委员会; (6)德国尤利西研究中心。

关于“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映玉的头像
    映玉 2025年08月31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映玉”

  • 映玉
    映玉 2025年08月3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第1代...

  • 映玉
    用户083109 2025年08月31日

    文章不错《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