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枣庄适合孩子玩的景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枣庄适合孩子玩的景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果是大点的孩子可以带他到枣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枣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
抱犊崮景区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境内,位于枣庄市东北20公里处,属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96.8%,主峰为鲁南72崮之首。于2004年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十佳森林公园,2005山东十大魅力景点。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群山绵延不绝,峰头林立,自西向东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森林植被面积大,主要树种为侧伯、刺槐还有楸树等珍贵树种和多种杂木树种。群山之中有一峰突起,如擎天柱直插霄汉,这便是抱犊崮。崮西南麓有一条深涧大壑,泉水汇集于此,形成瀑布。深涧东侧有清华观和巢云观。半山处有洞数十个,名曰桃源洞、水帘洞等。洞内外石壁雕有千姿百态的佛像。自麓至巅,陡峭如壁,手足并用方能攀援而上。崮顶平田数十亩,石池满蓄山水,深数尺。伫立崮顶,极目南天,平野如画,东眺黄海,云雾缭绕,故有“君山望海”之称。周围有巢云观、抱犊崮顶、十八罗汉洞、黄龙洞等景点。
1935年2月,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派郭子化等同志,到抱犊崮山区开展农村工作,建立了鲁南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9月,罗荣桓亲自带领八路军115师部队进驻抱犊崮山区,相继建立了苏鲁支队、运河支队、鲁南支队,开创了抱犊崮山区的新局面。同年11月20日,罗荣桓在抱犊崮山下南泉村建立了鲁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第一个鲁南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兆庄村党支部。1942年7月,刘少奇同志来到了枣庄,高度赞扬了抗日武装,称峄县政府是全国的模范政权,刘少奇同志离开枣庄去延安时,铁道游击队沿途护送,途经抱犊崮,停宿抱犊崮山下小北庄村,后经滕州市滨湖镇进入微山湖。同年12月下旬,新四军军长陈毅也被护送经抱犊崮山区赴延安。
青田有哪些村
本书是根据高等工业学校“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清华大学五年
制热能工程、空调、动力工程、内燃机械及反应堆热工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在清华大学试用
教材及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基本反映了我们在清华大学讲授“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吸收了国内外同类
教科书的优点与经验。
在体系编排方面,本书将气体动力循环、水蒸汽和蒸汽动力循环以及制冷循环等几章紧接
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之后,以便加深学生对基本定律的理解,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基
本定律。
在内容方面,本书力图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进行严密而深入的论述,充实热力学基本
定律的本质及其数学表达式。例如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熵的性质及熵方程、
火用及火
用的计算、热
力学微分关系式及其应用等等内容,并且突出工程观点,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
生运用热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书还注意引进国内外科
学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技术,更新与充实了内容。例如,考虑到能源合理利用和节能工作的需
要,本书深化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分析方法的叙述,加强了物理火用与化学火用,火用分析、火
用
损失等概念;又如,结合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臭氧层保护,着重介绍了环保方面对制冷
工质提出的要求与挑战 ,首次在教材中引入了作为CFC12最有希望的替代物HFC134a的基本
物性及我们自行开发的HFC134a的lnp?h图;再如,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一种
很有前景的吸附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等。
在编写安排方面,本书尽量避免与物理化学等课程不必要的重复,但又注意保持相应的衔
接。例如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理想混合气体等部分采用总结归纳
的
方法加以叙述,不从头推导。化学热力学部分中,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反映质量守恒规律
的内容,融合在化学热力学的整个叙述中,而不另列一节。这样,使本书在取材方面有一定
的深度,起点较高。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每章附有例题、思考题和
习题,这些题的针对性、启发性与工程性较强,并与正文内容配合较好。全书采用我国法定
计量单位。
参加清华大学试用教材《工程热力学》编写工作的有朱明善(绪论、第3章、第9章与第10章)
、林兆庄(第1章,第5章,第8章与第11章)、刘颖(第4章、第6章与第7章)、陈宏芳(第12章)
和邓小雪(第2章)。此次修订成本书的过程中,绪论、第1、9与10章由朱明善改编;第2、3
、4、6与7章由刘颖改编;第5、8与11章由林兆庄改编;第12章由彭晓峰改编。全书由朱
明善统稿。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疏漏与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编者
1994春节于清华园
鹤城镇据《青田县志》记载:“城北太鹤山白鹤洞有双白鹤,年年产子,故得名为鹤城。”另据《永嘉郡记》记载:“青田双白鹤,年年生子,长便飞去。”《太平寰宇记》引丘相鹤经云:“青田之鹤,即此山所产。”又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552—554)的《鸳鸯赋》亦云:“青田之鹤,昼夜俱飞。”杜甫有诗云:“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可见鹤城原是群鹤翔集的洞天福地。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青田置县以来,鹤城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建立鹤城镇。1992年5月将原城郊区的前仓、金田、外旦、湖边4乡并入。镇政府驻鹤城东路109号。
辖13个社区 西门 东门 宝幢 清溪门 问鹤 水南 塔下 鸣山 月里湾 花园降 新建岭?官塘 侨中
39个行政村 外旦 朱金 大李 崇福 郑坑下 前仓 鹤东 坦下 圩仁 泥湾 魁市 石郭上 石郭下 平风 金田 黄降?陈山 北岸 石臼 仁塘湾 下司垄 湖边 陈学 白浦 上岸?南湾 湖口 一村 二村 水南 平演 油竹上村 油竹下村 东赤 彭括 雅岙 小口 秋炉坑 麻宅?
山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南9公里。因地处四都港、方山坑和小平坑三条溪流的汇合点,古称“谷口”或“三口”。后又因四周环山,地处溪水的出口处,易名“山口”。清时属二都,民国时为山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和油竹乡合并称竹山乡。1952年大田、朱坑、下陈、陈半山、彭山、大安、驮寮背、山口、牛寮坦、小平坑、方岩下等11个村划出设立山口乡。1958年改为山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山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4月15日改为山口镇。1992年油竹乡并入。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个居民区 山口
4个行政村 山口 大安 雅陈 太田?
温溪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东10公里。清时属永嘉县安竹乡,清末至解放前二年均称安溪乡。因瓯江上游滩多水端,至安溪和瓯海潮汛汇合,水流趋于缓和,遂成平安之溪,故得名“安溪”。当地方言“安”与“温”近音,且又旧属温州,因此改为温溪。1948年1月划入青田县,仍称温溪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温溪乡。1958年沙埠、东岸2乡并入,同年10月成立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划出另立公社。1961年改为温溪公社。1964年建制为温溪镇。1992年原属温溪区的东岸乡和港头乡并入。镇政府驻处州街16号。
辖8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第六 第七 第八
22个行政村 温溪 温溪新村 学神 尹山头 东岸 大垟下 周岙 沙门 吴岙 林岙 西湖 汛桥 洲头 沙埠 塘里岙 高岗 港头 新垟 大头田 龙叶 寺下 小峙?
东源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0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为东堡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富源乡,同年9月改名仍为东堡乡。1952年改为小源乡。1958年10月改称为小源管理区。1961年10月由驮溜、小源、上叶、红光、项村、武池、下堡、黄山头、后降等大队组成小源公社,至1978年中共青田县委为缅怀周恩来总理于1939年1月给东源小学创立的题词,报请中共丽水地委批准,改名为东源公社。1985年9月改为东源镇。1992年平桥乡并入。镇政府驻东源村。
辖13个行政村 东源 红光 项村 武陵 下堡 平桥 周庄 周济 桃山 莲树坑 平溪 西溪 驮龙?
船寮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4.5公里。清初称十都,清末为荷池乡。解放前称荷塘乡,均以船寮附近的洪府前村宋皇妃故宅辟有荷池数里而得名。1949年建政时由船寮、徐岙、姜岙等村组成乡政府,称徐岙乡。1956年与赤岩、黄言、洪府前、白岸、水井头等5村组成的洪府前乡合并,定名船寮乡。1958年改称船寮管理区。1961年春,大垟乡的康畈、小垟、大垟、滩头、仁川、西岸、雷石等8村划入,称船寮公社。1983年复改为船寮乡。1985年改为建制镇。1992年石盖、芝溪、大路3乡并入。镇政府驻船寮村。
辖1个居民区 新开垟
40个行政村 船寮 王巷 洪庵 大路 白山 叶庄 石头 章庆 小金 圩头 业川 业鸟 水井头 洪府前 黄言 赤岩?舒庄 徐岙 姜岙 白岸 康畈 大垟 滩头 仁川 西村 雷石 上枝 外湖 石才 成太寮 上田*) 朱店前 垟肚 芝溪 戈溪 陈合 石盖口 石盖 洪岙 下七步?
北山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29公里。清时称七都,民国时为北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白岩、北山2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称北山公社。1985年撤乡置北山镇。1992年6月张口、坑底2乡并入。镇政府驻白岩村。
辖30个行政村 白岩 北山 肖山 仁村 黄库 泥垟 九山 郎回 大岩下 少后 泉山 下长坑 张口 张坪 箬坑 坳头 半岭 底垟 张岙 橘圩 阜口 东垟 济根 叶段 格坑 陈村 坑底 上隆 高桥背 李坑?
海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7.8公里。传说古时候东海潮水涨至此而得名海口,意为大海之口。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此地长期作为海口区,曾一度改为海口镇。1949年5月解放属海口区。1952年成立海口乡。1958年秋公改为海口管理区。1961年称海口公社。1982年改称海口乡。1992年东江乡并入。同年撤乡建制。镇政府驻山口村。
辖13个行政村 海口 麻埠 界阜 高沙 鹿山 南岸 泗洲埠 海林 南江 东江 和合 平山 凉亭脚?
腊口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1.5公里。清时为十八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设浮石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分设浮翼、石帆2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2乡合并,仍称浮石乡。1949年11月浮石乡政府建立,驻石帆村。1950年8月撤销浮石乡。分设石帆、浮翼2乡。1952年4月大坑、坑口乡建立。1956年4月大坑、坑口2乡并入浮翼乡。1956年11月改称浮翼管理区。1961年10月改称浮翼公社,同时将“翼”字改为“弋”。1983年11月复称浮弋乡。1993年8月撤浮弋乡置腊口镇。镇政府驻龙山头村。
辖2个居民区 石帆同心 石帆振兴
21个行政村 龙山头 腊口 坑口 上京 腊溪 张庄 平斜 大坑 北坑 浮戈 武垟 瑶均 陈山埠 青竹 高坟岗 石帆 虞宅 石塔 阳山 外垟 垟岙?
高湖镇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5公里。清时属十二都,解放前称湖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高湖乡。1956年春,与大云寺、旦头山2乡合并,改为高云山乡。1958年改称高湖管理区,同时将大云寺、武池、下堡、项村等地划入东源乡。1961年改名为高湖公社。1983年复称高湖乡。1992年良川乡并入。1995年改为建制镇。镇政府驻高湖村。
辖10个行政村 高湖 东三 西圩 桐川 角坑 坦头山 良川 内冯 外冯 五源山?
仁庄镇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2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为四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四外乡。1955年析彭山、外垟、阮垟、半坑、金垟、仁庄等7个村另置仁庄乡。1958年大田乡的冯垟、罗溪、林山等村划入,改为仁庄管理区。1961年改为仁庄公社。1992年仁庄、小令、吴岸、垟心4乡合并,成立仁庄乡。1998年撤乡置镇。镇政府驻仁庄村。
辖3个居民区 第一 第二 第三
20个行政村 仁庄 新彭 冯垟 罗溪 林山 吴岸 雅林 八源 庄垟 塘古 横培 小令 石砻 南木宕 孙山 夏严 垟心 莲头 垟坑 东坪?
章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42公里。清时称十六都,解放前属章村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赵庄、章村、吴村3乡。1955年重将赵庄、吴村2乡并入,仍称章村乡。1958年改为章村管理区。1961年改为章村公社。1983年复改称章村乡。1992年黄寮乡并入。乡政府驻章村村。
辖16个行政村 章村 黄山头 颜宅 吴村 旺山 平塔 小砩 赵塘 新民 上寮 黄里 黄庄 黄寮 黄肚 竹章 王金
舒桥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8.5公里。因据传说,舒桥最早的人由福建迁入,姓舒,并在双溪口兴建一座石板桥,得名“舒桥”。清时为十七都,民国时称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舒桥乡。1958年改为舒桥管理区。1961年改称舒桥公社。1992年王岙乡并入。乡政府驻舒桥村。
辖22个行政村 舒桥 章岙 交垟 罗西 古竹 古竹岙 高茂 根山 箬鸟 沙坑 西武头 阮坑 叶村 叶店 夫人山 陈山?大弄底 王岙 蔡坑 章巷 道彭 章杉
贵岙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塘后、贵岙2乡。1955年2乡合并(部分划入孙坑乡),仍称贵岙乡。1958年改为贵岙管理区。1961年为贵岙公社和孙坑公社。1983年分设贵岙、孙坑2乡。1992年6月孙坑乡并入。乡政府驻贵岙村。
辖15个行政村 贵岙 下坑 小双坑 上贵 卓山 塘后 洪岩头 金菖罗 东山 孙坑 大双坑 呈山 下贵 黄山 荷金?
石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6.5公里。清时属五都,民国时称五下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石溪乡。1952年分为石溪、国垟2乡。1955年仍合为一乡。1958年改为石溪管理区。1961年称石溪公社。1983年复称石溪乡。乡政府驻石溪村。
辖8个行政村 石溪 吴山 金泉 黄山垄 国垟 张山 下坦 溪口?
小舟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原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入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葵山、小舟山2乡。1958年2乡合并,称为小舟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小舟山公社。1983年改称小舟山乡。乡政府驻小舟山村。
辖9个行政村 小舟山 郑山 葵山 丁坑 黄员平 新建 上山炉 西平 平峰降?
祯埠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1.5公里。驻地祯埠村历来是一个大码头,来往的船只都在此逗留,由此得名。清时为十四外都。民国十九年(1930)后建祯埠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仍称祯埠乡。1955年李村、锦水2乡并入,仍称祯埠乡。1958年改为祯埠管理区。1982年恢复原乡名。乡政府驻小群村。
辖8个行政村 小群 马岭脚 王村 岭下 桢埠 兆庄 陈篆 锦水?
祯旺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7公里。因驻地在祯旺村,故名祯旺。清时属十五都,解放前为祯旺乡。1949年解放后改建政仍称祯旺乡。1955年吴畲乡并入。1958年改为祯旺管理区。1961年改为祯旺公社。1983年复称祯旺乡。乡政府驻桢旺村。
辖8个行政村 桢旺 吴宅 山寮 上垟 吴畲 陈须 谷甫 应章?
万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22公里。因地处群山之巅,云雾缭绕而得名。1949年6月富源乡分为乌坭塘乡和富源乡。1952年4月乌坭塘乡分为圩平乡和万山乡。1956年4月日1日万山乡和圩平乡合并为万山乡。乡政府驻孙窟村。
辖6个行政村 孙窟 乌泥塘 孙岸 陈吴了 光乍坑 万山?
黄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8公里。清时属十一都,民国时属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称黄垟乡。1956年峰山乡并入,同时把上西坑和桥公2村划入万山乡。将峰山乡的屋基村划入永嘉县上横乡,又将上横乡的底项、金龙、朱岩、五台山、尖背等5村划入,仍称黄垟乡。1958年改称为黄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黄垟公社。1983年复称黄垟乡。乡政府驻石坪川村。
辖8个行政村 石坪川 峰山 金坑 石坑岭 金坑口 外黄垟 底黄垟 底项
季宅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8公里。清时属十二都,民国时称雁衢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仍称雁衢乡。1951年为潘山、黄山2乡。1957年2乡合并,驻地设在季宅村,改为季宅乡。1958年又分为三房、黄放口2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为季宅公社。1982年复称季宅乡。乡政府驻黄放口村。
辖6个行政村 黄放口 季宅 皇山 引坑 潘山 下庄?
海溪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34公里。清时属十四都,解放前为海溪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西园、正教寺2乡,将余山、李山、平山、横路等村划入东江乡。1953年西园、正教寺2乡合并,仍称海溪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为海溪公社。1962年舒桥公社的南岭村并入。1983复称海溪乡。乡政府驻海溪村。
辖10个行政村 海溪 西园 黄畈 横树岗 石垟巷 乌楼 西坑边?马岙 大元 余山?
高市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20.5公里。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为高市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时分别成立雄溪乡、高市乡和东源口乡。1955年实行并乡时,除戈溪村划入芝溪乡外,将东源口、雄溪2乡并入高市乡。1958年秋改为高市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高市公社。1983年复称高市乡。乡政府驻高市村。
辖9个行政村 高市 东源头 水碓基 东源口 西源 黄山 练岙 雄溪 洞背?
巨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西21.5公里。清时称七都,解放前为莒浦乡。1949年5月解放后至1951年底未曾建政。1952年成立西坑、徐山、城门、莒浦4个乡。1956年将“莒”改为“巨”字。1959年西坑、徐山2乡7个大队合并,称为上鸟管理区。同时将城门、巨浦2乡8个大队合并,称为巨浦管理区。1961年2管理区合并,成立巨浦公社。1983年复称巨浦乡。乡政府驻巨浦村。
辖11个行政村 巨浦 王谢 坑下 徐山 西坑 枫桥 驮垄 城门 范村 湖云 下湾?
万阜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4公里。清时属九都,解放前称万阜乡,以驻地万阜村得名。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万阜、蒲州2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万阜乡。1958年改为万阜管理区。1961年改为万阜公社。1983年复称万阜乡。乡政府驻新庄村。
辖8个行政村 新庄 白岩前 垟斜 蒲州 富塘 云山背 万阜 柘垟?
汤垟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8公里。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属吴岸乡。西天坑等7个村由吴岸乡析出与西天乡的3个村合并成立汤垟乡,驻地在汤垟村(别名野客寮)。1958年改为汤垟管理区。1961年改为汤垟公社,驻地迁至洪口村,公社名称不变。1983年复称汤垟乡。乡政府驻洪口村。
辖7个行政村 洪口 汤垟 洋寮 干坑 小佐 西天 西天坑?
方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以北13.5公里。清朝时属二都,民国时为方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方北和方南2个乡。1956年2乡合并仍称方山乡。1958年改为方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方山公社。1983年复称方山乡。乡政府驻石前村。
辖11个行政村 石前 根头 周岙 裘山 垟塘 后金 马车坑 奎岩庄 邵山 龙现 松树下?
吴坑乡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北16.5公里。属永嘉县黄坦乡。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建政为吴坑乡。1958年改为吴坑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吴坑公社。1983年复称吴坑乡。乡政府驻吴坑村。
辖10个行政村 吴坑 石洞 平岩 泉城 大仁 章山 东溪 下垟 塘坑 平岸?
仁宫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北11.5公里。清时称六下都,民国时为六仁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成立仁宫、彭湖、小奕3乡。1956年彭湖、小奕2乡并入,称为仁宫乡。1958年桃坳村划入,改名仁宫管理区。1961年又划入孙山村,改为仁宫公社。1983年改称仁宫乡。乡政府驻仁宫村。
辖11个行政村 仁宫 桃坳 孙前 密溪 小奕 寺岙 朱山 大奕?钓滩 彭湖 红花?
章旦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为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设项元、外路、章旦3乡。1955年项元、外路2乡并入,仍称章旦乡。同年10月析出外路等村,另置城南乡。1958年改为章旦管理区。1961年周山大队划归阜山公社,同时改为章旦公社。1983年改称章旦乡。乡政府驻龟背。
辖8个行政村 章旦 歇马降 兰头 双垟 李黄 双旦 阿旦 朱坑下?
阜山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13公里。清时称三内都,民国时为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名阜山乡。1953年分为阜东、阜西2乡。1956年2乡合并,改为阜山集体农庄、1958年又改为阜山管理区。1961年将章旦管理区的周山村划入,改为阜山公社。1983年复称阜山乡。乡政府驻阜山村。
辖21个行政村 阜山 坑边 岗下 前王 红富垟 安店 周宅?陈宅 岙底 朱岙 周山 双溪 龙隐村 岭峰 金竹垟?圳下?季山 垟坑 垟村 周村 周西坑?
岭根乡位于县政府驻地西南37.5公里。清时分属七、九两都,民国时称岭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立岭根、林坑2乡。1958年2乡合并,又将张岙乡的牛头村划入,改为岭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岭根公社。1983年改革者称岭根乡。乡政府驻岭根村。
辖12个行政村 岭根 韩山 牛头 吴山埠 黄驮山 滩坑 小衙?铁沙济 外处基 驮田坪 石柱 林坑
〖浮弋乡〗因驻地在浮弋村,故名浮弋公社。清时为十六都,民国时称浮弋乡,解放后建政时属于浮石乡。1955年与大坑、坑口2乡合并,仍称浮弋乡。1958年改为浮弋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浮弋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腊口镇。
〖王岙乡〗清时称十七都,解放前为叶店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王岙乡。1955年曾并入舒桥乡。1958年分出称王岙管理区。1961年改为王岙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乡。
〖石帆乡〗清时称十八都,解放前为石帆乡。解放后属于浮石乡。1955年合作化时,由石帆、外垟、垟岙、石浦、塔山湾、高坟岗、陈山埠、瑶均、武溪、虞宅、黄山头、太保庙等地组成为石帆乡。1958年改为石帆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石帆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舒桥镇。
〖黄寮乡〗清时属十六都,解放前为东山乡。解放后建政时在黄寮村,称黄寮乡。1952年全乡分为黄肚、黄寮,连云寺3乡。1955年重将黄肚、连云寺2乡并入,仍称黄寮乡。1958年为便得群众,驻地迁至坑垠村,改称坑垠管理区。1961年又改称为黄寮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章村乡。
〖良川乡〗清时为十二都,解放前属湖川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康川乡。1952年将万济、岭头、上黄、外黄、底坑等5村划出成立外黄乡。1956年重将外黄乡并入。1958年改为良川管理区。1961年称职为良川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高湖镇。
〖平桥乡〗清时为十一都,民国时称富川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平桥乡。1956年春将底项村划入黄垟乡,将平桥、周庄、周济、平山、莲树坑5个村并入小源乡,撤销平桥乡。同年科将原5个村从小源乡分出,重立平桥乡。1958年改为平桥管理区。1961年将平溪、西溪、驮龙3村划入,改称为平桥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东源镇。
〖东江乡〗清时为十四都,解放前属于海溪乡。1949年5月解放仍属海溪乡。1952年分出建立为东江乡。1958年改为东江管理区。1961年定名为东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海口镇。
〖芝溪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称芝溪乡属海口区。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芝溪乡。1958年11月成立芝溪管理区。1961年改为芝溪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石盖乡〗清时属十三都,解放前属芝溪乡。1949年5月解放初属海口区的芝溪乡。1952年另立石盖管理区。1961年秋改为石盖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大路乡〗清时为六上都,解放前称六上乡。1942年6月22日日寇入侵该村时,当地群众激于义愤,奋起抗击,后曾一度改为忠义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大路乡。1955年和大垟、小金2小乡合并为大金乡。1958年大垟、康畈2地划出,改为大路管理区。1961年为大路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船寮镇。
〖孙坑乡〗驻地在孙坑村,得名。民国时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与温溪同时划归青田。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属塘后乡。1955年由塘后乡划出,连同东山、叶坑、大双坑、下贵、呈山、后山、荷龙、黄山、金龙隆等村另设孙坑乡。1958年改称孙坑管理区。1961年为孙坑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贵岙乡。
〖东岸乡〗本乡大部分地区原属温州管辖。1948年1月划归青田。1949年解放后,成立周岙、东岸、沙埠3乡。1958年3乡同时并入温溪管理区。1960年7月沙埠、东岸及周岙乡部分由温溪划出,单独成立尹山头公社,驻地设在尹山头村。1980年10月尹山头村划入温溪镇,公社驻地迁往东岸村,故名东岩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港头乡〗清时为一都,解放前称港头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仍为洪头乡。1958年改为港头管理区。1961年秋又改称港头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温溪镇。
〖湖边乡〗清时为五都,民国时称湖边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成立白浦、湖边2乡。1955年白浦乡撤销,将陈学、白浦、京岙、上岸等地划入,仍称湖边乡。1958年改为湖边管理区。1961年为湖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金田乡〗清时称五都,解放前为五下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分陈山、仁塘湾2乡。1958年仁塘湾乡合并,同时将贵岙公社的白岩后大队划入,改名陈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陈山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行政区域与驻地名称不统一,故改为现名。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外旦乡〗清时称三外都,民国时属三外乡。1949年5月解放,建政时属章旦乡。1953年改属外路乡。1955年由下郑、郑坑下、文头、外路、李山、大降后、朱坳、大丘、大路、金山下、上岙、水南、泥湾、石郭等村组成城南乡。1956年将石郭、泥湾划归平演乡, 1958年改为管理区。1961年改称城南公社。1981年8月因重名以片村惯称改为外旦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前仓乡〗清时属一都,解放前称港口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属圩仁、油竹、城南3乡。1955年由洪山、平风寨、坦下、后山、鲍坦、山头、泥湾、圩仁、平演等村组成平演村乡。1958年将魁市、石郭2村划入,改为平演管理区。1961年改称平演公社,驻地在平演村。1982年4月平演村划归鹤城镇,改为前仓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鹤城镇。
〖坑底乡〗清时称七都,民国时属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时为坑底乡。1956年将李坑乡并入。1958年为坑底管理区。1961年改称坑底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张口乡〗清时称七都,民国时为妙厚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阜口、张岙、张口3乡。1955年阜口、张岙2乡并入。1958年改为张口管理区。1961年改为张口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双垟乡〗清时分属三内都和七都。解放前岭头、石门头、杨村、乌云山等地归北山乡,其余部分归阜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分设双溪乡和周垟乡。1956年2乡合并,各取一字称双垟乡。1958年改为双垟管理区。1961年又改名为双垟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
〖油竹乡〗清时称二都,民国时为没竹乡。1949年5月解放后由山口、油竹2乡建为竹山乡。1952年分出,由油竹上村、油竹下村、下岙、赤岩、东堡、彭括、驮山、叶山、半坑、小口、秋炉坑等11个组成油竹乡。1958年改为油竹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油竹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山口镇。
〖小令乡〗清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外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孙山乡,驻地迁至小令。1958年改为孙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孙山公社。1981年改为小令公社。1983年改为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吴岸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吴岸乡。1958年改为吴岩管理区。1961年改为吴岸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垟心乡〗清朝时称四都,民国时属四内乡。1949年5月解放后建政为垟心乡。1954年并入仁庄乡。1958年分出成立垟心管理区。1961年改称为垟心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92年并入仁庄镇。
关于“枣庄适合孩子玩的景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岚醉旋”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枣庄适合孩子玩的景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枣庄适合孩子玩的景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是大点...
文章不错《枣庄适合孩子玩的景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