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

网上有关“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前几天崔律布置的作业是同桌语音聊天,我们虽然是政治婚姻(崔律安排我们做的同桌),但冥冥中有一种道不出的缘分。

她是开绘本馆,关注0-6岁儿童;我是做托管,孩子年级是6-12岁。

她通过培养自己孩子的阅读习惯,深刻感受到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变化,

而我在实际工作中看到阅读直接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

在分享孩子阅读过程中她提出一个问题 “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

同桌说他们小区比较熟悉的几个妈妈,孩子年纪都差在3岁左右,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孩子成长。

特别是对门的妈妈每年在孩子身上的投入都是10几万,总有很多困惑,常常和她交流各种问题。

有一次在与我同桌沟通中表达某某小朋友3岁左右已经认识有300多个字,而自己的孩子一个字都不认识,就 咨询 我的优秀同桌是 “孩子先阅读还是先字呢?”

我们机构有一个一年级小男生小Y ,他的 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相对同龄孩子可谓是遥遥领先。

有一段时间他总和一个小朋友闹矛盾,就是小孩子之间你戳我一下,我模你一下的小闹剧。对于孩子而言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非常影响他们在完成作业的速度与质量。

我就把小Y 叫到一旁和他谈话。

“开场问她:”我为什么会单独把你找出来说话呢?

低头,小声说“因为我总和小Z 说话,作业做地慢。”

我一听心想你还什么都门清,知道我的目的?

“为什么和他说话呢?”

“因为小Z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叫我名字,要不就逗我笑,所以我作业才写的慢。”急切的,毫不犹豫辩解。

反应真快,责任还都是他人的了。 我心想。

“是吗?”我反问一句。“那你换一个位置写作业吧,这样他就不打扰你了。”

他楞下手指摸着自己的下巴思考下,说“其实他不是主要原因。我可以不理他吗,这样就不会影响写作业,也不用给我换位子。”

开始从外因找到内因了。小家伙能全面分析问题。不错哦!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你规定我写作业的时间,写完后我就可以玩行不?”

他自己找解决方案还附带条件。值得给一个大大的赞!!

和他沟通中,孩子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力强。

还有一次我带他们玩游戏,估计我们所在房间长宽各有多少米?其他孩子就七嘴八舌的瞎猜,5米、3米、4米。就他一个人从东向西,从北到南走一遍,然后说长,宽各是是多少步,他的每一步多少厘米,这样就知道长度了。

找方法,来解决问题,思路情绪。棒棒哒!!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这孩子特别 爱阅读, 每次阅读时专注度非常高,很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自己学习到的。

与他的父母进一步沟通中得知, 孩子从0岁起每天晚上睡前必有亲子阅读绘本时间 一直到他6岁有2000左右识字量独立阅读 。期间没有刻意去教他认字,只是孩子想去认字的时候,在阅读中告诉他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阅读内容会根据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特点,孩子爱好选择一些合适的书籍。

春节期间第五季诗词大会节目中,不少人被一个6岁的萌娃王恒屹圈粉了。 在自救环节,他抽到了“出口成诗”,需要在100秒内说出与12个关键词相关的诗句, 他从容淡定,出口成章,实力演绎“别人家的孩子”。

小恒屹并非天生“神童”,更多的是家长悉心培养的结果。 他来自普通家庭,从小住在爷爷奶奶家,奶奶有意识地培养小恒屹对古诗词的热爱。

不同于其他小孩子看动画片, 小恒屹的奶奶会经常教孩子古诗词, 慢慢的他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每次完整背诵一首诗,小恒屹就像玩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成就感十足。

他4岁的时候,曾参加《欢乐中国人》等节目,已经熟背300首古诗。

今年他 6岁,认识 3000多个汉字,还可以背诵300多首诗、100多首宋词了,被称为 “行走的中华诗词库”。

带孩子走进诗的世界,等于用五千年的文化,富养了孩子的精神。

诗词的滋养,不仅让小恒屹博古通今、见多识广,也在不知不觉提升他日常生活中的谈吐和气质。

饱读诗书的“小神童” 王恒屹,让电视机前的家长各种羡慕。

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那 孩子先阅读还是先认字呢? 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重要。关键是在于父母要刻意、科学、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因为阅读时最浪漫的教养,也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

写作时长145分钟。

5岁熟背400多首古诗词,获董卿称赞的“神童”,现在如何了?

最近闺蜜两口子总是吵架,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的奶奶太抠门了。孩子出生时连个红包都没封,现在孩子都三岁了,奶奶也没给他买过任何东西,关键是她每次来看孩子都说下次要领着孩子去买衣服、玩具,但是一分钱都没有在孩子身上花过。

说到这里有的人也许会觉得闺蜜是个不懂事的媳妇儿,爷爷奶奶不给孙子买东西也是正常的,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说不买东西就是不疼爱孩子,这也太夸张了。

但是仔细想想,很多人倒也认同“如果爷爷奶奶从不舍得给孩子花钱,说明他们的疼爱是虚伪的”这个观点,主要的理由有几以下几方面:

用节约为不给孩子花钱当挡箭牌

目前这一辈的爷爷奶奶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当时的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怎么节约怎么来,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所以绝大部分的爷爷奶奶生活都比较节俭,不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买一双鞋都要花好几百,但是以节约为借口,一分钱也不给孩子花,那这就有点过分了。

现在也不会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每家每户都能填饱肚子,即使家庭条件较为一般,合理的消费也能承担得起。如果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好,爷爷奶奶真的疼爱孩子可以少买一些,但如果一次也没有买过,那就有点说不过去。

把所有的钱都花在自己身上

还有一部分爷爷奶奶退休工资很高,足够老两口平时的日常开销,他们对自己很大方,吃的用的都买好的,每年还会出去 旅游 。但是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却从来不肯花一分钱。

说句实话,其实这就代表了爷爷奶奶是比较自私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比较偏心,对于自己喜欢的小辈可能会很大方,但是对其他孩子就很抠门。

舍得为孩子花钱才是疼爱孩子

如果爷爷奶奶真的疼爱孙子孙女,就不会仅仅只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如果真正疼爱孩子就会主动给他们买东西。如果平常总是说要给孩子买东西,但是却一分钱都没有花过的,实在算不上是疼爱孩子。

每位老人的收入水平都不同,不一定要让他们给孩子买多好的东西,只要心意到了就行了。真正疼孩子的奶奶,都有这些明显的特征,

1、总是默默付出,不主动邀功

曾经听过一个女性朋友说: 奶奶和外婆不一样。 我儿子一直都是外婆带,但是却不曾在孩子面前 主动邀功 ,最为常说的话就是 :妈妈上班很辛苦,宝宝要乖点,别让妈妈上着班还在担心你,好好吃好好睡,好不好。

但是奶奶带的那段时间,说的最多的却是: 宝贝喜不喜欢奶奶啊,你可不能没良心,奶奶照看你可辛苦了,你长大可要对奶奶好点……

其实,真正疼爱孩子的家长一定是默默付出的,并不是为了 求功劳、苦劳

2、好吃的,好玩的总想着留给孩子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也好了,但是老人那一辈,物资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真正疼爱孩子的老人,在平时愿意给孩子留着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她觉得最好的,即使孩子很久才能回来看望一 次。

3、教给孩子知识

俗话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历经沧桑的老人,总是有自己一些 独特的见解

不要说 “老人是教育孩子道路上的绊脚石” 中华诗词大会 的小神童 王恒屹 就是" 奶奶带大的孩子"

奶奶在小神童的生活中,远比爸爸妈妈要重要。在 《开门大吉》 中,小尼问: 小屹,你的梦想是什么?

王恒屹认真的回答: 给奶奶买个按摩椅,奶奶太辛苦了。

你们呢?爷爷奶奶舍得为自己的孩子花钱吗?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撒贝宁主持的综艺《挑战不可能》中有一位年仅5岁就熟背400多首古诗词的小男孩王恒屹!

从3岁左右,王恒屹就经常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凭借着可爱的“童言童语”和上千的识字量、丰富的古诗词以及超高的记忆力受到了不少观众的注意。

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王恒屹面对现场观众和摄影机非常大方地做了自我介绍,当时只有5岁的王恒屹说自己能背下来300多首唐诗、100多首宋词,把撒贝宁惊住了!

而王恒屹当时挑战的方式是从300卷诗词中随机挑选10联,再随机保留3个字。王恒屹需要根据这3个字背出完整的句子。

最终,王恒屹在没有额外帮助的条件下,挑战成功!

撒贝宁称赞他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就连评委董卿都忍不住称赞他,并送上了祝福希望王恒屹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不过,小小年纪就被称赞为“神童”可让不少网友都操碎了心,有的期待他继续努力,也有的担心他会落得个“伤仲永”的结局。

那么,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现在的王恒屹怎么样了呢?

已经6岁的王恒屹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特别节目《中秋诗会》中和奶奶何霞一起参赛,在总决赛上王恒屹虽然是最小的选手,却凭借着强大的实力连连获胜,夺得了总冠军!

而且,节目中王恒屹透露,他已经能背下来800首古诗词了!

800首啊!我估计我看过的古诗词都没有800首,也难怪网友都在感叹:我不如一个孩子了……

仔细看过王恒屹的节目,我发现他现在的成绩可离不开一个好家长。

之前王恒屹因为在节目中表现优异被嘉宾们夸奖,但他却说:

他们都夸我,我心里很不安,因为《弟子规》里说了一句话“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听到别人夸赞的话感到不安,听到别人说的过错就感到欣慰而承认,这样才能进步。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理解这样的道理,说明平常他的奶奶真的没少在教育上下功夫。

6岁的“小神童”是怎么养成的?

1、言传身教

王恒屹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他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一起带大的,奶奶何霞非常喜欢古诗词,经常看诗、读诗,受到奶奶的影响王恒屹1岁时就接触到了大量的古诗词。

2、培养兴趣

而且王恒屹的奶奶在培养兴趣方面也很有一套,在王恒屹有点懒惰、懈怠的时候,她就利用“幼不学,老何为”这样的故事激励他。

时不时还和王恒屹玩“诗词比赛”的游戏,增加古诗词趣味性,帮王恒屹养成了学诗、背诗的兴趣。

3、理解记忆

王恒屹奶奶在实践“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还总结出一个规律,王恒屹之所以能熟背大量的古诗词并在紧张的比赛中也运用自如,就是因为这种轻松的“理解记忆法”。

王恒屹背下来的古诗词都是先和奶奶一起诵读,等读到对诗句非常熟悉时自然就能背下来了,之后奶奶再一句句地讲解,让整首诗描绘的故事、场景在王恒屹心中产生画面,自然就记得更加牢固了。

关于“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平竹的头像
    平竹 2025年09月03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平竹”

  • 平竹
    平竹 2025年09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平竹
    用户090302 2025年09月03日

    文章不错《学龄前儿童“是先认字还是先培养阅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