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丧服制度是怎样的?

网上有关“中国古代丧服制度是怎样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丧服制度是怎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cuī)、齐(zī)衰、大功、小功、缌(sī)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

1、斩衰

斩衰之服的丧期是三年,但并非三个周年,只要经过两个周年外加第三个周年的头一个月,就算服满三年之丧,所以实际上是二十五月而毕。

2、齐衰

这是次于斩衰的第二等丧服,本身又分四个等级:齐衰三年,齐衰杖期(jì),齐衰不杖期,齐衰三月。

3、大功

大功的丧期为九个月,丧服为布衰裳,牡麻绖,冠布缨,布带,绳屦。这里的布是指稍经锻治的熟麻布,较齐衰用的生麻布细密。妇女不梳髽,布总亦用熟麻布。

4、小功

小功丧期为五个月,其服饰是布衰裳,澡麻带,绖、冠布缨,吉屦无绚(qú)。小功所用的麻布较大功更细。

5、缌麻

缌麻丧期仅为三个月。当时用来制作朝服的最细的麻布每幅十五升,如抽去一半麻缕,就成为缌。因为其细如丝,正适宜用作最轻一等的丧服。

丧服的制定主要考虑宗族关系,但在西周、春秋,君统和宗统往往是一致的,所以《丧服》中还规定了诸侯为天子,大夫、士、庶人为君(此指诸侯),公、士、大夫之众臣(仆隶)为其君(此指主人)的不同丧服。后世帝王去世,在一定时间内,国内禁止婚娶和一切娱乐活动,全体臣民都要为之服丧,称为国丧。奴仆为主人服丧,也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

民国时期的白云观火烧老道事件,具体是怎么回事?

是杖刑不是杖打。

杖刑是隋唐以来的五大惩罚之一。杖刑是指用荆棘或大竹板对囚犯施以酷刑的一种惩罚。该杆被用作东汉时期的惩罚。南朝时期,南朝无棣皇帝固定了鞭棍。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棍子一般是“拿衣服拿棍子”,脱掉中间衣服(内衣),直接用竹子和木头打到臀部。

在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扩展资料:

杖刑技巧:

三百六十行中没有这一行,但这一行绝对是靠手艺吃饭的。笞杖在手,生杀、轻重仅在一念之间。于是,怎么打人就成了一门学问。

李伯元《活地狱》第九回提到此事:从来州县衙门掌刑的皂录,这小板子打人,都是要预先操练熟的。有的虽然打得皮破血流,而骨肉不伤;亦有些下死的打,但见皮肤红肿,而内里却受伤甚重。

有人说,凡为皂录的,预先操练这打人的法子,是用一块豆腐,摆在地下,拿小板子打上去,只准有响声,不准打破;等到打完,里头的豆腐都烂了,外面依旧是整整方方的一块,丝毫不动,这方是第一把能手。凡是犯罪的人,晓得自己理屈,今日难免责打,不惜花钱给这掌刑的……

这样一来,掌握这种高超本领的人,不仅能够顺利完成笞杖任务,而且可以执法违法,从中渔利。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罚分考十四》记载,明代厂卫负责施行廷杖的校卒在训练时,先用皮革绑扎成两个人形,一个里面放上砖头,一个外面包上纸,然后再给他们穿上衣服,让校卒对他们行杖。放砖头的人形是用来练习“外轻内重”手法的。

要求可以看起来很轻,衣服不应该被损坏,但内部的砖应该被打破。包装纸的形状用于练习“光内外重量”方法,这要求它看起来很重,但包裹在里面的纸不会被损坏。只有工作人员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接受。

在清朝,方彪的“监狱笔记”记载了他在刑事监狱看到的一件事:三名囚犯遭受同样的惩罚。为了少吃,他们提前贿赂了工作人员

一名囚犯送了三十二银子,一点点骨头受轻伤,并持续了一个月的伤;第二个囚犯将钱翻了一倍,只伤了一点肉,不到一个月就没事了;第三名囚犯送了一百八十二银子,他在判刑后的那天晚上像往常一样。

显然,富人犯错误,只要他们有效,他们通常可以避免肉体的苦涩。最苦的是,老百姓,老钱看不到几个,到底犯了一些错误,让他们赚不到钱,一个人就可以被砸坏了。

百度百科—杖刑

首先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在民国时期白云观的道士联合起来将当时的主持和监管活活烧死,是震惊当时中国的一起凶杀案。

北京白云道观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位于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初建于唐朝,观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古至今是道教徒心中的圣地,是善男信女烧香还愿的地方。

1926年安世霖在1901年出生于河北房山,16岁在白云道观出家,那时候在白云观当主持的是陈明彬,16岁的安世霖十分可爱人又机灵,很受陈明彬的喜欢,很快提拔他为监管,也就是主持的助手。别看小安子外表忠厚老实,其实内心很有野心。,在陈明彬病重期间,安硬逼着陈写遗嘱:“在仙逝后把主持的位置交给他。”后来安世霖据此“遗嘱”当上了道观的主持方丈。道士们都十分不服气。

之后安世霖顺利当上主持,他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利迫害和压制众道士,他制定了很多“僧规戒律”,用来惩罚道士,依问题轻重分为:跪香、迁单、催单、开革、杖革、送究6类,对外来的挂单道士极尽盘剥之能事,引发了道士们的强烈不满。1941年,28岁的道士许明义提起诉讼,这次状纸直接递到了民国政府,安世霖赶紧用道观里的字画和古玩,贿赂伪当时的北平市长江朝宗,并认江朝宗为干爹,江朝宗派人佯装调查一番,最后出具报告查无实据,就这样再次不了了之。安世霖媚上压下,有恃无恐,此时他又与道观的“腐败分子”白全一沆瀣一气。

国法不究,道规难容,36位道士忍无可忍,决定联合起来反抗,火烧主持。至此才酿成了这桩案件。

关于“中国古代丧服制度是怎样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溥倚轩的头像
    溥倚轩 2025年08月27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溥倚轩”

  • 溥倚轩
    溥倚轩 2025年08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古代丧服制度是怎样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古代丧服制度是怎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溥倚轩
    用户082705 2025年08月27日

    文章不错《中国古代丧服制度是怎样的?》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