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泉的人物成就

网上有关“杜亚泉的人物成就”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亚泉的人物成就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杜亚泉深知,要强国必先普及科学,而普及科学的根本途径在于办教育。因此,他从1902年开始,就在办刊物的同时,致力于科学书籍和教科书的编著出版。普通学书室一创立,他就延聘翻译和精通西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陆续编译了诸如《普通数学》、《普通化学》、《普通质学》、《普通矿物学》、《普通植物学》、《普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普通英文典》、等中等学堂教科用书。这些教科书的内容全都反映了当时西方科学的最新水平,对中国科教界来说,具有很新的创意,对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杜亚泉编著教科书具有革新的精神,使教科书适应新的时代。这里举一个《文学初阶》的例子:《文学初阶》是杜亚泉于1902年编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供蒙学堂用的读本,一部共6册,供3年学习之用。当时清朝政府“兴学堂”,但仍规定“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杜置清廷法令于不顾,一改“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传统教材,首创按语言规律,从实词入手,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然后由实而虚,由单字而句子,由儿童身边常见事物各种浅近知识,再到声光化电、中外史地人物,再进而到伦理修身,以及激励奋发读书学艺以振兴中华等内容。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此书已明显地抛弃了唯有读书高和读书为做官的思想,并对忠孝仁爱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赋予了新的民主的内涵。这套课本现在能见到的最晚印次是1906年,即流行前后不少于5年,这个“寿命”是它以前各种课本所没有的。该书“抛弃经学中心和贴近儿童生活,使教育具有生活气息,具备近代概念的普通教育内容。新式教育提倡多年,课本建设摸索多年,至此才大致走上正道”。“这部书从教育学的原理讲,是中国小学课本史上划时代的一部课本”。

杜亚泉在编纂教科书时,不忘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以激发青年人振兴中华之志。他编纂出版的《普通新历史》,在其“总论”中有一段话:“前清时代,中国割地开港,几为白种人所分割。今已肇建共和,从此举全国之力,振兴庶务,广求智慧,以光我古国之声名,驾五洲各国而上之,非国民之责任而何?”在该书“凡例”中又说:“近世全球交通之会,中国民渐渐与世界相见,优胜劣败,即在此一二百年之间,诚千载一时也。中国民之眼界,断不可仅注于国内数十朝之兴替沿革中,须考察种族势力之强弱,文明之高下,能力之大小,以为大家警醒振拔之标准。”这本历史教科书极受学界欢迎,在短短5年中,即重印28次。

后来,普通学书室也因经费短缺等原因陷入困境。而此时,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则在当时社会上兴学堂浪潮的机遇中获得了发展,正在罗致人力,扩大业务。1904年秋,杜亚泉应商务的创始人夏粹方、张元济之邀,被聘为商务的编译所理化部主任,一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编译工作,而普通学书室也并入了商务印书馆。从此,杜亚泉在“商务”服务了28年之久,长期通过出版工作来实现他的科学理想。

杜亚泉在“商务”的前些年中,几乎全力扑在教科书的编译工作上。他编译的教科书,范围从初小到高中以及师范学校,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者当时也合称博物)、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及农业等,还有部分学科的《示教》、《教授法》。据后来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编的王云五称,杜“编著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百数十种”,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初期所出理科教科书及科学书籍,大半出于先生手笔”。 一是编纂《植物学大辞典》。该书为中国第一部有影响的专科辞典,由13人合作,杜任主编。自1907年开始编撰,1918年出版,历时12年,1934年再版。此书收载中国植物名称术语8980条,西文学名术语5880条,日本假名标音植物名称4170条,附植物图1002幅,全书1700多页,300余万字。蔡元培为之作序说:“吾国近出科学辞典,详博无逾于此者。”时任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主任的美国科学家祁天锡也认为:“自有此书之作,吾人于中西植物之名,乃得有所依据,而奉为指南焉。”

二是编纂《动物学大辞典》。该书由5人合作,杜任主编。自1917年开始编撰,1923年出版,历时6年,1927年四版。全书共250余万字,所收录的动物名称术语,每条均附注英、德、拉丁和日文,图文并茂,正编前有动物分布图、动物界之概略等,正编后附有西文索引、日本假名索引和四角号码索引。该书与《植物学大辞典》同为中国科学界空前巨著,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三是编著《化学工艺宝鉴》。该书于1917年3月初版,至1929年12月已出第九版。书的内容包含重要工艺30余类千余种,自家庭日用以至工场制造,各种化学工艺如合金、镀金、冶金、玻璃、珐琅、人造宝石、陶器着色、火柴、油漆、墨水、漂白、防腐、肥皂、毒物及解毒等,均有详尽的说明。编此书的目的,在于为国货制造家们提供一份技术参考资料。

为了推动中国的科学教育,杜还在编译出版教科书的同时,重现科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制造。在他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开办了标本仪器传习班,招收学徒,授以技术,培养自制仪器、标本、模型的人才;他本人也曾亲自在传习班中讲课。此外,他还发动并资助自己的子侄辈开工厂从事仪器文具的生产。例如他支持表侄周榕仙在上海开了一家中国仪器厂(现地质部所属上海地质仪器厂的前身);支持堂弟杜春帆在上海开了一家墨水制造厂“天然墨水厂”(1949年后与其它厂合并为上海墨水厂)。

鉴于杜亚泉在科学传播普及上的贡献,有人称他为科学家,他谦虚地回答说:“非也,特科学的介绍者耳。” 杜亚泉是一个忧国忧民而又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他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思考是严肃而冷静的,而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据蔡元培回忆,杜“有时独行,举步甚缓,或谛视一景,伫立移时,望而知其无时无处无思索也”;而且他“脑力特锐,所攻之学,无坚不破,所发之论,无奥不宣”。杜亚泉对于各种社会现象,不仅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敢于公开阐明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畏惧权威。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就锲而不舍,不轻易放弃。他把这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辛亥革命后政治并不清明,封建军阀势力的割据,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腐朽的封建意识与资本主义思想交织熏染,使社会精神道德日益衰败,人们思想极为混乱。当时中国爱国的有志之士,政治意识和求知欲望正日益发展,杜亚泉也深感需要有一种工具“以救国人知识之饥荒”,并加以“诱导”。正在此时,商务印书馆为刷新《东方杂志》,聘杜亚泉兼任主编。这对他来说,真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他一方面对《东方杂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自己笔耕不辍。

《东方杂志》为月刊,创始于1904年,初仅为选报性质,汇编朝廷文告及报刊文章之类。杜任主编后,扩大篇幅,活跃版面,增加撰述文章,对国内外形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学术思潮等,无不作详明迅速的编载,并发表评论文章。同时,增设“科学杂俎”等栏目以传播科学知识,增设“谈屑”等栏目以针砭时弊,《东方杂志》从而面貌一新,成为当时中国销量最大、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杂志。

在1911—1920年任《东方杂志》主编的9年间,杜曾用“伧父”和“高劳”笔名,撰写论文、杂感和译著约300余篇。他的文章,内容范围很广,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外交、文化、伦理、教育等等均有涉及。文章从实际出发,有批评,有建议,批评则尖锐直率,触及时弊,建议则独具慧眼,切合国情。有的文章,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杜亚泉的政论文章中,常有一些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迪。例如他的《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的原因》一文,谈到中国社会过剩的劳动阶级,即历史上的游民阶级力量强大,他们有时与过剩的知识阶级中的一部分结合,对抗贵族阶级势力,可是一旦革命成功,他们自己也就逐渐贵族化了。这种革命非政治革命,也非社会革命,只可谓之帝王革命。而中国的知识阶级,今日“尚辗转于贵族游民二阶级之势力中而不能自拔”,“达则与贵族同化,穷则与游民为伍”。这就是政治革命不能成就之原因。至于社会革命,则是缺乏发生的社会基础。文章指出:“欧洲之社会革命,其基础于哲学上之思想,既深且远;其关于生产上、政治上之运动方法,又甚周备,即吾国之知识阶级中,亦罕能言之;劳动阶级中,更无从得此知识,其不能发生自无疑义。”他断言:“若今后之知识阶级,犹不肯断绝其政治生活之希望,不置身于产业阶级、劳动阶级中以与之结合,而惟与贵族化之游民为伍,则贵族势力与游民势力,将日益膨胀而不可制,何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之可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若只知谋求个人政治上的发展,而不与产业阶级、劳动阶级相结合,则中国将谈不上什么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在《未来之世局》一文中,他预见“国家的民主主义末期……社会中发生一有力之新阶级,即有科学的素养而任劳动之业务者。此等科学的劳动家,以社会上之需要,日增月盛。国家社会间一切机关、职业,悉落于劳动家之手”。此时的政党,“无复可施之伎俩”,而军队也“不得不撤除”,战争“不得不停止”;“于是国家的民主主义,一变而为世界的社会主义”,“人类生活所需之事物,供给之,分配之,排除其障害,增进其福利,皆为社会事务。”这里,他已朦胧地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主义的美好远景。

在《中国之新生命》一文中,他又预言,中国的新势力,在于那些“储备其知识能力,从事于社会事业,以谋自力的生活”,“标准于旧道德,斟酌于新道德,以谋个人之自治”的人。这一类年轻有为之士,“惩于戊戌以来诸先进之种种失败,始有所觉悟,于是去其浮气,抑其躁心,乃从社会生活上与个人修养上着手。将来此等青年,益益遍布……当旧势力颓然倾倒之时,其势力自然显露,各方面之势力,自然以此势力为中心,而向之集合。”“现今文明诸国,莫不以中等阶级为势力之中心,中国将来,亦不能出此例外,此则吾人之所深信者也。”这就是说,他认为中国的新生力量,在于努力掌握知识能力,潜心社会事业,关心国家前途,有道德、有觉悟、不浮躁、讲实干的年轻一代。

又如在《减政主义》一文中,他指出:“一国政府之本分,在保全社会之安宁,维持社会之秩序,养其活力之泉源而勿涸竭之,顺其发展之进路而勿障碍之,即使社会可以自由发展其活力而已。”如不察此理,“贸贸焉扩张政权,增加政费,国民之受干涉也愈多,国民之增担负也愈速。干涉甚则碍社会之发展,担负重则竭社会之活力,社会衰而政府随之”。这种理论,不正与我们改革开放后提倡的“小政府,大社会”的内涵相暗合吗

深入研究杜亚泉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杜亚泉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是一位先驱,而且正由于他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掌握了可贵的科学思维的方法与习惯,使他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也能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以西方哲学中的“接续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认为历史是继往开来、不可割断的,故在政治上主张调和,主张开进与保守(这里的“保守”指“不事纷更,而非力求复古”)相结合。他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他对社会改革是真诚而坚定的,但是他主张渐进而反对激进。他在对西方文明的审视中,既觉察到资本主义的弊端,也隐约地看到了人类社会“未来的文明”“必趋向于社会主义”,它必是与劳动阶级联系在一起的。

在任《东方杂志》主编期间,杜亚泉还翻译了大量日该国的以及通过日文转译的西方国家的专著、评论和各种重大事件的报道。例如《东西洋社会根本之差异》、《美国之新国民主义》、《墨西哥革命成功之伟人》、《日本明治时代之进步》、《欧美社会党之消息》、《妇女参政权运动小史》等。据章锡琛回忆,他还经常在《东方杂志》上介绍摩尔、欧文、傅立叶、圣西门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和叔本华的《处世哲学》等全部译出,分期刊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于1912年翻译过日本著名社会主义理论家幸德秋水所著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连载于该年5月至9月的《东方杂志》第八卷第十一号至第九卷第三号,后被收入《东方文库》丛书,单本发行。此文在《东方杂志》发表时,较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宣言》的出版日期1920年8月还早8年。

杜亚泉在离开《东方杂志》后,人已进入老年,但他丝毫没有松懈奋斗的意志。这时,他除了做好日常的理化部主任的工作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办教育,一是著书。

兴办教育,栽培社会需要之人才,是杜亚泉一生的一个重要理想和追求。早年他与蔡元培在绍兴办中西学堂,后在上海创办亚泉学馆;1902年,应浙江南浔庞清臣之邀出任浔溪公学校长,1903年,又与绍兴文化教育界人士王子余、寿孝天、宗能述等创办越郡公学;在任绍兴七县同乡会议长期间,还办了小学3所。杜的这些办学活动,多因经费不济等原因而未能持久,有的存在时间很短。但他办学之志,始终未泯。后来他又想在绍兴诸葛山麓办一中学,“尝与朋侪言及,作何设备,作何措施,如何进行,如何扩张,如何由中学以晋大学;并谓苟得如愿,虽终其身服务于是校,并子侄亦终其身服务于是校,均所不惜。谈至酣畅时,兴高采烈,几欲克日观成”。终因格于情势,没有如愿。

1924年,杜终于在上海自费创办了新中华学院,培养从事科学、实业人才。他自己及子侄均任教课,并自任训导之责。虽旷去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时间,扣减薪水,也不介意。他痛恨官僚买办,常教育学生千万不要做买办。他深恶社会学风之颓靡,力主敦朴,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去,从事教育及农村合作事业。当时有些学生想到美国去,他颇为担忧,他说他并不是反对他们去美国学习,只怕他们学成回来为洋人做买办。他还很关心学生的健康。学生饭菜里有老得像竹的笋和长了斑斑黑点的茭白,他发现后就自己贴钱,嘱厨房给学生加菜。然而,这样办了两年半,斥资8000余元,家中积蓄尽罄其所有,杜原有商务股票若干,全部出售,仍不足数,终负债二三千元,学校也只好停办。

关于著书,杜亚泉一生编写过不少,最“惨淡经营”者,则为《人生哲学》。据蔡元培介绍杜编写的教科书虽然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但是他始终不肯把自己的注意力囿于数理化的圈子中,“而常好根据哲理,以指导个人,改良社会,三十余年,未之改也”。在新中华学院时期,他在学生中开设了人生哲学课,以开发青年的思想。学校停办后,他根据讲课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成《人生哲学》一书,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于1929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以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

1932年1月28日,日寇侵犯上海,商务印书馆被炮火焚毁,杜亚泉寓所同时遭灾。“商务”停业并解雇职工,杜也率全家避难回乡,变卖家产度日。然而他对社会的热心,仍未因此而稍挫。在乡间,他自费创办了“千秋出版社”,聘用离馆旧同事和两个侄子,拖着老迈的身体,继续从事科学编著工作。他宁肯不添置必须的衣物,将“商务”发给的遣散费400余元,悉数购买参考书籍,从上海运至乡间,埋头编译,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70余万字的《小学自然科词书》的编撰。此书收录小学自然科学教材所必须的词汇2000余条,包括天文、气象、物理、化学、矿物、医学、动物、植物、化工、农业、建筑、食品等23类,对于补充小学自然科教师的科学知识,可谓十分详尽。此书于杜去世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他最后贡献于社会的一部著作。杜亚泉可以说是以著述贡献于科学事业而终其一生的。

在乡间编词书的同时,他还每隔一周乘船去绍兴县城,为稽山中学(今绍兴第二中学前身)义务讲课,孜孜不倦。讲课内容有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并宣传抗日救国。此外,他还在乡间支持群众打击恶霸豪强罗厚卿,帮助乡间革新教育。

由于操劳过度,本已显得消瘦苍老的杜亚泉终于病倒。1933年秋患了肋膜炎。他在病中仍没有停止对他的事业和他始终关心的各种问题的思考。一天晚上他思虑过度,彻底不眠,次日体温增高,病势转沉,于12月6日去世。杜亚泉本无财产积蓄,“平时卖文所入,除供简单生活费用外,悉捐作教育公益费,因此身后萧条,无分文遗产”。病笃时无钱医治,死后借棺入殓。

是年6月,杜亚泉曾赴绍兴龙山诗巢雅集,有和友人六如韵诗,末两句云:“鞠躬尽瘁寻常事,动植犹然而况人。”实为他一生为人的写照。

杜亚泉不仅是一位文理百科无所不通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编辑家和翻译家。 他在兼任《东方杂志》主编的九年中,大量翻译了西方科学著作。自然科学有《盖氏对数表》、《动物学精义》、《定性分析》、《食物养生法》等。社会科学有《社会主义精髓》、触司女参政运动小史》、《战争哲学》等。

杜亚泉虽专心著述,但也十分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改革。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帝制运动始末记》、《天意与民意》等文章,进行无情的鞭挞。1914年他连续发表《个人之改革》、《接续主义》、《破除幸福之目的》等一系列文章,阐述其社会改革的思想。 杜亚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了在上海出资创办新中华公学,不惜低价出售他商务印书馆旧占股份,甚至负债二三千元而不悔;为了反对清政府出卖苏沪、沪杭甬铁路修筑权,他奔走呼号,并以自己的薪俸供绍籍友人回乡纳股;为了保障绍兴旅沪同乡的权益,他发起组建“绍兴七邑旅沪同乡会”,被选为议长。

杜亚泉乐于奖掖后进,提携青年。1900年他担任浙江省庚子赔款留美学生考试的主考,并负责数理科的出题。当年他鼓励竺可桢应试,后竺被录取,卒成著名的气象学家。胡愈之初进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曾得到前辈杜亚泉的细心指导,胡愈之终生感激不已,称他为忠厚长者。

杜亚泉为人刚正不阿,自奉俭朴,好学不倦,乐于奉献,可为后人楷模。他临终前不久,曾赴“龙山诗巢”雅集,有和友人六如韵诗,末两句云:“鞠躬尽瘁寻常事,动植犹然而况人。”他毕生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实为他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

作者: 任苏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作者从中精心选取了四十八篇论著编成本书。全书共六辑,依次为“教育总论”、“德育论”、“教学论”、 “教师论”、“语文教育论”、“教育诗”。与以往各种叶圣陶教育文集相比,本书试图体现出较强的代表性、系统性和导读性。代表性,是指本书所选论著,虽然篇数不多

陈宝泉教育论著选

作者: 蔡振生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8/1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出版

历代教育论著选评(共2册修订版)(精)/中国教育大系

作者: 顾明远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6/1

本书收有先秦至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历代教育论著选评及有关的研究成果,内容含教育作用的论述、教育对象和目的的论述、教学内容的论述、教学原则的论述等,此定价为全两册价格,全套11卷定价2980元。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捷克)夸美纽斯|译者:任宝祥 熊礼贵 鲍晓苏 杨守明 张华清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

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我国教育界所熟知的人物。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半个世纪以前即已由傅任敢先生译成中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多次再版。本书收集的著作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译成中文出版的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论著。这批论著的翻译出版必将有助于对夸美纽斯的教育遗产进一步进行较全面、较系统的研究。<br> 本书汇编了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主要专著和论文,其中有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母育学校》、第一本幼儿看图学话读本《世界图解》。收进本书中的《泛智学校导论》和《泛智学校》,提出了泛智学理论和学校管理思想,探讨了将有关一切事物的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论天赋才能的培养》一文,是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新人才观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本书能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英)斯宾塞 胡毅 王承绪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本书作者为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本书除包括斯宾塞原版《教育论》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体育》等四篇论文之外,又增加了九篇论文,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是公元一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在整个罗马时代的所有著作中,只有昆体良的12卷巨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论述了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其他著作中的教育言论都是零星的。昆体良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集大成者,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文艺复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一旦被从积尘中重新发现,立即异彩夺目,使厌倦了经院主义的人文主义者为之倾倒。昆体良的许多教育见解和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富有教益。<br>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Pestalozzi)裴斯泰洛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本书选译了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的重要教育思想,以及作者关于教育目的、要素教育、各科教学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主张。<br>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br>

走进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安文铸教育论著精选

作者: 安文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9/1

本书是中国第一个教育管理学博士点创始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г翰┦可?际∏参闹?淌诖蟀肷?逃?芯砍晒?木?‖募?4颖笔Υ蟮牟┑嫉街榻?侵藁?〗逃?谝幌叩摹澳笔俊保?步淌谠诨?字?曜龀隽怂?裆?藁诘难≡瘛?呓?〗逃?恼媸凳澜?!从教育战略到教育决策,从教育管理到队伍建设,从教育国情到体制改革,从教育科研到思想方法,论证严密,深入浅出,显示了安教授厚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该书的突出特色是作者从教育理论和自身的经历出发,揭示了基础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研究永不枯竭的源泉,倡导理论工

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作者: 王承绪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本书收录了实用主义教育、新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玛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等西方现代主要教育思想流派的代表作三十余篇以及作者的生平。

陆费逵教育论著选/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

作者: 吕达编 吕达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1

本书开始选编于1991年7月,收录陆费逵先生有关教育的文章近百篇,起自1905年,迄于1940年。内容涉及教育方针、教育功能、学制建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与出版、职业道德教育、人格修养方法、女子教育、国语教育、语言文字改革等各个方面。就文体分,有宣言、发刊词、社论、序言、论文、演讲、计划、游记等。另编陆费逵先生主要著作年表等作为附录。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西方教育论著选系列,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作者: 浙江大学教育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1

本书所选的是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教育论著,选编人物从苏格拉底起至培根为止。 本书选译的教育论著,凡已有中文译本且译文确切易懂的,即选用,并注明译者和版本情况;凡无中译本或虽有中译本却文字艰涩难懂的,即重新选译。在每个哲学家、教育家的论著前面,由编选者对他们的生平和教育思想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作者: 任钟印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1

《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选编范围从14世纪下半叶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到19世纪末为止,共选编了这个时期内19位西方近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他们的思想对近现代西方教育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编者还简单介绍了每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所选论著的基本观点。<br>为了了解和研究西方近代的教育思想,编者选编了这本《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供师范院校师生和有关人员使用。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

作者: (日)福泽谕吉|译者:王桂|校注:陈榴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本书选译的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一些教育代表作,它批判了日本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热情地宣传了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

作者: (德)凯兴斯泰纳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6/2

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7.29—1932.1.5)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出生于慕尼黑一市民家庭。童年时,因家境贫寒,故读完小学之后便进入了师范预备科,1871年毕业,随即从事教育工作。这期间,因他求学心切,便又自学补足了三年中学课程,后考入工业大学,学习电机工程,继而转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1877~1881年,他在慕尼黑大学和高等工业学校从事数学与物理学的研究,同年通过了数学实验考试并担任了中学教师。他先后在米兰克多文科中学、纽伦堡商业学校、史温福特文科中学和路德维希文科中学任教。1895~1909年,任慕尼黑国民学校监督。至此,凯兴斯泰纳已获著名教育家之称。199041906年,他致力于将慕尼黑继续教育学校改革为专业分科的职业学校,为国民学校毕业生得到进一步的技术训练提供了就业前的准备。同时,他还改革了国民学校劳作课的课程设置,进一步阐明了劳作学校的概念。他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文化财富的获得与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关的。他多次著文论述国民教育的必要性和职业教育的价值。

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马卡连柯 吴式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马卡连柯是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家。本书收集了除马卡连柯教育文艺作品之外的主要教育论文和报告,是作者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以后对一些重大的教育问题所做的理论概括。本书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辩证的教育观和教育目的论,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论与生活

作者: (苏)赞科夫 俞翔辉 杜殿坤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本书将要探讨的一系列问题在苏联教学论中直到现在还没有它的地位,或者只是以极其一般形式地被提到过。同时,书中将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新的看法。特别注意的是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的关系问题。<br> 在总结现有的教学论著的基础上,对业已提出的各种问题做系统的阐述,或者给以详尽无遗的回答。本书提出那些原理,首先而且主要是根据教育科学院教育发展与实验室从1952年到现丰所进行的研究成果。<br> 本书试图从上述实践室的研究以及其他的教学论研究中抽取一些材料,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有助于答复我们现时代的苏联学样的发展前景所提出的问题。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上下)(精)/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

作者: 吕达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本书收录舒新城先生的教育论著80余篇,起自1916年,迄于1949年,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学制建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育心理、道德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电化教育、近代中国教育史、收回教育主权等各个方面。就文体分,有论文、演讲、书信、提案、计划、序跋等,还有专著节录。另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舒新城先生的若干文章作为附录,以便于读者了解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全貌。

陆费逵教育论著选(精)/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

作者: 吕达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1

陆费逵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人,他从宣传革命救国专向教育救国,热心于开发民智,当过教师、校长,主编过教育刊物,主持编辑、出版了大量教育论著和中小学教材,写有许多宣传教育救国和改革、简化汉字、提倡国语的文章,其思想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本书收录陆费逵先生有关教育的文章近百篇,起自1905年,迄于1940年。书中,他对发展教育事业慷慨陈辞,除了涉及教育功能、宗旨、方针、学制改革、教学改革和教科书编辑出版外,在国语教育、女子教育、修养方法、语言文字改革等方面也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论述,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继承。

刘征文集 第一卷 语文教育论著

作者: 刘征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6/1

李廉方语文教育论著选

作者: 郭戈 编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本书收《国文科教授法》、《国民学校国文教授之新研究》、《国语文读本说明书》、《关于识字教学的几个问题》等文章。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上下)/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

作者: 吕达 刘立德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本书收录舒新城先生的教育论著80余篇,起自1916年,迄于1949年,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学制建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育心理、道德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电化教育、近代中国教育史、收回教育主权等各个方面。就文体分,有论文、演讲、书信、提案、计划、序跋等,还有专著节录。另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舒新城先生的若干文章作为附录,以便于读者了解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全貌。

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上下)/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

作者: 吕达 刘立德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本书收录舒新城先生的教育论著80余篇,起自1916年,迄于1949年,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学制建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育心理、道德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电化教育、近代中国教育史、收回教育主权等各个方面。就文体分,有论文、演讲、书信、提案、计划、序跋等,还有专著节录。另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舒新城先生的若干文章作为附录,以便于读者了解其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全貌。

关于“杜亚泉的人物成就”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沐琪的头像
    沐琪 2025年09月03日

    我是珠升号的签约作者“沐琪”

  • 沐琪
    沐琪 2025年09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杜亚泉的人物成就”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亚泉的人物成就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杜亚泉深知,要强...

  • 沐琪
    用户090305 2025年09月03日

    文章不错《杜亚泉的人物成就》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珠升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